跨国夫妻的挣扎
答主交过外国女朋友,在国外工作过3年,英语水平一流。
答主也见过许多中国女+外国男的夫妻组合,且基本都育有孩子。
这些夫妻,偶尔会一起吃饭,大部分时间,各做各的,各吃各的。女方做点番茄炒蛋辣椒炒肉合着米饭吃,男方搞点肉末糊糊吃点烤土豆以及沙拉啥的。
不要以为中式饮食有多么博大精深,也不要以为西式饮食有多么精致美味(当然大多数人不这么觉得)。对老外来说最好吃的中餐可能就是国产方便面,对国人来说最好吃的西餐可能也就是麦当劳。
不仅吃饭吃不到一个锅里,大部分这种跨国夫妻连交流都是很困难的。
在中餐馆里,能见到最多这样的夫妻组合,大部分时间他们就是面对面坐着,几乎没有交流吃完走人。我跑中餐馆很勤,因为我一直习惯不了外国饭,次次去,次次见,次次获得一样的感受。
在机场候机时,也能见到大量这样的夫妻组合,大部分时间都是中国母亲逗弄着孩子,外国父亲在一旁坐着或站着,在漫长的候机过程里,只有孩子咿咿呀呀的叫声,夫妻二人也一言不发。
许多人会忽视异国夫妻交流的障碍,觉得特定语言在特定环境下自然而然就能习得。可事实上,我所见到的,长期浸润在语言环境下的留学生,出海工作的人,语言水平都非常烂,仅限能交流。而完成能交流这一步后,大部分人就停止了语言的有意识的自主学习。这很好理解,一个在国内连高考都考不动的人,你怎么能指望Ta保持长期的自主学习?
所有文化都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天天跟一个可以用中文简单交流的老外日常相处,你会是什么感觉?这个人不懂你的梗,无论跟Ta讲"鸡你太美"还是"心念君兮君不知",Ta都接不住。如果你们相爱,你会给Ta解释,那么,怎么解释你可以把"鸡你太美"的抽象有趣的感觉让Ta跟你一样感受到?
事实就是做不到,这是学语言学或者跨文化研究的人该去写论文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他们也解决不了。答主大学就学过语言学,纯浪费时间误人子弟。
你再爱Ta,你也有解释烦的一天,Ta也有听烦的一天,你解释的并不有趣,Ta听的也没什么意思。跨文化交流没你想的那么有趣,交流和能走心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久而久之,失去了刚开始的新鲜感,双方的话只会越来越少。
因此,重头戏来了:我见过许多远嫁的同胞,婚后继续玩Tinder,这非常非常容易理解,我觉得Ta一点也没做错,换我天天话不投机,我也想玩,我想超脱。
某种意义上,远嫁他国的女性是受到环境暴力影响的,日常交流越来越少,孤独寂寞影响着她们,爱情也慢慢凋零。如果是有冒险精神或者学习精神的人,也许会在环境与文化的倾轧下找到融入的平衡,但这类人毕竟不多。
但即使在这种暴力下,她们也表现出了超常的坚韧性,对孩子愈发无微不至的照顾,对家庭成员愈发关心关注,节假日或家庭活动中总有她们表演逗大家开心的身影,甚至家务也有极大一部分由她们承担。想想这些发生在国内,交流少了爱情淡了还各种家庭琐事一大把,女方不把男的耳朵揪下来就算她仁慈了。
评论区
就我个人知道的的跨过跨母语者已经结成夫妇并且感情基础从节目对外的展示中看不出明显问题的有二。
1.大朗娜塔莎 男方留俄艺术生,俄语母语级别。 女方留华“中医”专业,汉语准母语级别 由于双方自媒体事业面相中国观众,两口子对话以汉语为主。
2.阿楠和哒莎 男方东北人背靠中俄边境从事旅游贸易,俄语准母语级别。 女方无中文交流能力。
共同点:
- 双方至少有一门无障碍交流深度学习或者习得的共同语言
- 频繁往来各自国家并且于其家长和睦相处
- 至少有一房至少长期在对方国家生活过(学习工作谋生)
- 双方的主要经济来源均为各自生活的自媒体
- 双方国家的交通来往方便快捷(中俄)
(还有很多偶尔观看过的博主,但是一是现在还是恋爱阶段 二其作品大多为有剧本人设的段子展示,远不如前文所提到的二位,有长时间的日常生活以及对外社交展现信息,就不做事例了) 这些点光是列出来就已经够说明跨国跨语言婚姻的问题了
可算有人把我看到的真实情况说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