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ream公司案件梳理
该案很有名,也有人误打成finddream,实际上是Findream(拼写有误)。
Findream案件庭审文件要点总结
文件来源:原文链接
核心案情概述
公司架构
- 创始人黄某2013年8月30日创建Findream,注册地址在加州Mountain View但实际人在芝加哥
- 同时担任CEO/HR双重身份,使用
optguakaoca@gmail.com
及HR-AW身份处理签证业务 - 运营两个关联网站:Findream官网与www.chineselookingforjob.com
欺诈证据
- FBI反向搜索网站图片证实无真实办公场景
- 网站文案(包括"GK/OPT延期/背景调查"等中英文描述)被列为证据
- 2013年起共1900名F1学生在SEVIS系统登记Findream为雇主
资金流向
- 通过PayPal/Venmo非法获利164万美元
- 消费记录显示奢侈品(LV/爱马仕)支出远高于公司运营支出
Chaoqun Ji个案关键证据链
时间线
- 2016.02 申请OPT时提交伪造的Findream雇佣证明
- 2016.11 提交I-983表格申请OPT延期
- 2018.05 FBI实地核查发现无实体办公场所
- 2018.09 J-CQ被捕并承认支付900美元购买挂靠服务
证据闭环
- 黄某Google Drive存有J-CQ的Offer Letter(日期2016.04.04)
- 银行流水显示通过Chase/Citibank/BOA分2-3期支付服务费
- SEVIS系统记录与纸质文件形成交叉验证
司法处置结果
量刑
- 黄某认罪并面临37-46个月监禁,刑满驱逐出境
- 7个涉案银行账户资金被冻结(详细账户见文件P14第16项)
后续影响
- FBI早在2018年掌握证据却延迟收网,暗示类似案件可能仍在调查中
- 凡通过涉案账户(文件P14列明)进行资金往来的用户存在风险
为什么需要梳理这个案件
近年来,有部分移民律师借用“Findream 案件”进行夸大宣传,以“USCIS 会起诉”作为恐吓手段,误导留学生群体,制造不必要的焦虑。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澄清和法律层面的还原。
实际情况
Findream 案件的核心指控并非 H1B 或移民欺诈,而是与季超群个人涉密背景相关的间谍嫌疑调查,该调查由FBI牵头,并使用了钓鱼执法手段。最初的公诉重点为国家安全问题,后因证据不足转而使用移民领域中“挂靠公司”指控作为替代。
案件进入拜登政府时期后未继续推进,最终无明确定罪结果。
法律角度说明
在美国,任何刑事案件的起诉都会在法院系统中留有公开可查的记录。所谓“USCIS 多次起诉挂靠公司”的说法,缺乏事实依据。即便回顾过去十年,也几乎找不到第二个与“身份挂靠”有关联的刑事案件,这一事实本身说明:
- USCIS 并不以“起诉”作为主流手段;
- 案件的定性主要依据证据完整性与案件性质,而非媒体口径或律师推测。
给部分移民从业者的提醒
我们呼吁部分移民律师应秉持专业操守,回归法律本质,认真研究移民法规与判例,而不是依赖危言耸听和制造恐慌来维系客户来源。
如果因为移民案件利润不高而难以维持生计,也可考虑兼职其他行业(如房产中介),适度调整生活方式。作为法律从业者,更应珍惜公众对行业的信任,恪守职业道德,避免以焦虑为商品,误导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客户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