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重新工业化有多难?
第一、从货币角度来看,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就不可能了。
从那以后美国就成了纯粹的货币输出国。
上一个货币输出国是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开采天量金银矿,金银天然是货币,所以西班牙只需要出口金银就能换回欧洲和明清的商品,自身则成了货币洼地,手工业成本大幅上升,断绝了工业革命的希望。
当一个国家能出口货币时他就会倾向于只出口货币,挤压其他商品的出口,因为货币生产成本是最低廉的。
美国也是一样,二战后美国仍旧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再加上实行金本位,美元生产成本很高,所以那个时候美元还不算是真正的世界货币,只能算代金券,其他国家想获得美元也很难,毕竟美国仍旧是贸易顺差国。
等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金本位退出历史,美元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自然就开始挤压其他工业品商品的生产。
因为很显然,没有了金本位的束缚,美元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了绝大部分工业品生产成本,甚至比当年西班牙开采美洲金银矿还低。
美国就再次陷入到了当年西班牙的处境,当一个国家能出口货币(硬通货),且货币制造成本足够低廉,低于绝大多数商品工业品制造成本时,他就会倾向于只出口货币。
同时自身也变成了货币洼地,因为货币在你这里生产,所以你获取货币的难度远低于其他国家,这就制造了一个货币衡量价值的高低差,任何东西在你这里生产以货币计价成本都要高于其他国家,就算你违反市场规律,强行生产出商品工业品,出口也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只有高附加值,利润率足够高的工业品才能抵御货币出口的挤出效应。
如果你把货币也当成商品,那么其实美国仍旧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其通过出口货币来换取其他国家的原材料、商品工业品。
这种趋势能不能扭转呢?
很难扭转。
因为生产货币确实比生产商品工业品要轻松、容易且低廉的多,想要扭转这种趋势就是在对抗人性,是不可能成功的。
要么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技术提高到一定程度,比如ai和无人生产能在制造业的全面落地,且将生产成本压低到比货币生产成本更低的程度,或者普遍抬高工业品出口利润率,以暴利对抗货币出口利润。
要么就长期的大幅提高货币生产成本,才有回复工业制造业的基础,短期提升货币生产流通成本是没用的,因为工业制造业恢复是需要漫长时间的。
所以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所谓世界贸易,本质就是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出口本国的原材料、工业品商品换来其他国家的原材料、工业品商品。
当你能制造世界货币这种商品,且制造成本足够低廉,甚至世界货币这类商品的生产还被你垄断了。
试想一下,一个只有你能生产,处于垄断地位,制造成本足够低廉,其他人对这个商品又有足够迫切的需求的情况下,那么这种商品就是你的绝对优势了。
这种绝对优势的低成本垄断商品挤压其他工业品商品的生产,成为你的主要出口商品就是天经地义的了。
你就想沙特科威特这些国家会生产玩具、服装、钢铁、汽车吗?
有挖不完的油气,且油气开采成本足够低廉,利润率又极高,只有傻子才会玩制造业。
何况油气还有竞争对手,不止沙特你一家能生产出口,世界货币可只有美国一国能生产,生产成本比油气开采还低廉。
想象一下,把绿纸换成油气,全世界百分之百的油气都被一个国家垄断,且油气都富裕的呼呼往外冒,油气开采成本低到一桶油五六块。
你让这样的国家恢复制造业这不是开玩笑吗?
第二,从意愿问题上看,美国重振工业的意愿是真实的吗?
我认为显而易见是虚假的。
实际上美国把重振制造业和中国抢夺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挂钩,制造了一个虚假的议程,这就证明了,美国,至少是美国上层,美国真正的主人根本没有意愿重振制造业。
因为很显然,中国抢夺了美国人的工作岗位这个议题本身就是虚假的。
想一想,大家印象中美国制造业中产阶级的画像来自什么产业?
玩具制造厂工人?
服装鞋袜制造厂工人?
钢铁厂工人?
显然都不是,最接近这个画像的是汽车产业工人。
那么请问,底特律、美国汽车产业工人的岗位是被谁抢走的?
是北美市场市占率近乎为零的比亚迪吗?
请问美国市场上市占率最高的汽车品牌是哪个国家的?
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征税本质就是一个虚假议题下的虚假动作,本质是美国的主人,金融资本将美国铁锈带红脖子对工业衰退的愤怒虚假引导到中国的虚假操作。
美国要是真有诚意抢回制造业工作岗位,他该征收100%关税的对象就不应该是压根都没进入北美市场的中国新能源,而是丰田、现代,大众以及美国汽车品牌在其他国家的工厂生产的汽车。
芯片也是同理。
美国这几年所谓重振制造业的成果,不管是面板厂还是芯片厂,请问是从中国抢回来的吗?
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个很诡异而可笑的现象。
美国口口声声“中国抢走了美国人工作岗位”,结果抢回来的是本就不在中国的芯片厂。
口口声声“中国抢走了美国人工作岗位”,结果对根本没有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新能源车征税,但对市场占比35.5%的日系车、10.6%的韩系车,8.9%的德系车没有丝毫动作。
所以很明显,“中国抢走了美国人工作岗位”本质是美国上层为了应付下层对工业衰退怒火的诱导性虚假议程。
因为真正抢走了美国人工作岗位,让美国去工业化的就是美国的主人——金融资本。
三星的真正主人在华尔街。
台积电的真正主人也在华尔街。
把美国工厂搬到海外,借助美元潮汐成为欧洲、日、韩等国企业主人的就是美国金融资本。
经常有人说有两个日本,一个日本本土,一个海外日本。
实际上也有两个美国,一个美国本土,一个金融资本控制的海外美国。
抢走了美国本土工业和就业机会的正是那个金融资本控制的海外美国。
真正制造美国本土铁锈带的就是另一个美国。
但这股民怨必须要引导,不然不就成了第二次美国反对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了吗?
所以第二个美国就把中国推到前面,将美国工业衰退与中国抢走美国人工作岗位挂钩,制造了一个虚假的议程。
而可笑的是,美国的红脖子还真以为是中国抢走了他们的工作岗位,为对华新能源征税鼓掌叫好。
我真想说,大哥,看看你周围的汽车哪个品牌最多?你手机里的芯片是在哪个国家生产的?
不得不说美国这几十年愚民教育是做的真好啊,操纵议程的能力也是真强,让人叹为观止。
既然连议程本身都是假的,不过是应付红脖子怒气的泄压阀,那么就可见美国这一波“重振制造业”是一丝诚意也没有的。
毕竟你不能让金融资本自己反对自己吧?
既然重振制造业的议程本身就是虚假而没有诚意的政治作秀,重新工业化自然就没有一丝可能性实现了。
引用来源
📌 来源:知乎
👤 作者:灯泡不发光
📅 发布时间:2024-09-28
一句话就讲清楚:家里有印钞机,谁还去办厂子啊
第一,所以美国做好准备不再当货币输出国了吗?
第二,西班牙当货币输出国的时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现在是吗?
第三,美国重新工业化的目标是当现在的西班牙吗?
第四,“华尔街那帮人不想保制造业?”,大哥……把美国制造业迁出美国本土的就是金融资本啊,人家是乐呵呵的往外迁移,争先恐后的去工业化的,不然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和大陆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你为什么会觉得人家会认为去工业化是坏事?
第五,美国现在的重振制造业的成果很可疑,现在看来基本算是破产,就连波音如果想从泥潭中走出来,也必须要迁移工厂了,我倾向于是往墨西哥迁移。
第六,我认为种种事实已经很明显的指向了“美国是在借中国抢走了我们工作岗位的口号,设置的议程却是‘去大陆产业链风险’,将制造业往墨西哥、印度、越南迁移。”
自川普上台以后,墨西哥在成为世界工厂的道路上突飞猛进,你只需要稍微查询一下数据就能看出来,这跟美国那几个面板厂芯片产的难产形成了鲜明对比。
其实,只要你没有陷入信息茧房就能显而易见的发现一个极为明显的事实,那就是:美国重振制造业=墨西哥成为世界工厂。
不得不说,这也体现了美国设置议程的能力之强大,喊几个口号,天天报道那几个难产甚至中道崩殂的芯片厂就把全部注意力吸引到了那几个注定失败或成为鸡肋的工厂,而掩饰了美国金融资本真正的动作。
墨西哥近十年来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堪称火箭式增长,80%以上都来自美国,而老墨在内卷这方面也确实堪称第一了,早就已经超过了东亚,随便问几个留子你就知道美国外来移民中工作最辛苦的不是华人,不是印度裔,不是韩国人,而是老墨。
美国金融资本喊着重振制造业的口号,但实际上做的却是疯狂将亚洲产业链往墨西哥转移,你把近十年美国工厂建设情况跟墨西哥工厂建设对比一下,显而易见的,小学生都能看明白重振制造业重振的是谁的制造业。
美国金融资本对重振制造业到底有没有诚意你看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就行,我反正没见过把制造业疯狂往邻居家里转移的重振制造业。
美国金融资本真正在做的仅仅是与大陆,甚至是与东亚制造产业链脱钩而已(也是去风险的一部分),真正脱出来的制造业美国根本没打算往自家搬,全搬墨西哥了。
至于为什么美国金融资本非要挂羊头卖狗肉,因为很明显,“去风险化”这个口号的扇动力不够,政治动员能力不强。
实际上美国也确实一直在喊去mainland产业链风险,对内也一直在宣传,但显然民众是不买账的,尤其是一直饱受通胀困扰的老百姓对‘mainland产业链风险’是不敏感也是不关心的,他们更关心的是谁能提供更加廉价的商品。
而“中国人抢走了我们的岗位”,“制造业回流”,“增加制造业岗位”这种口号就有更强的扇动力,因为他展示了一个愿景,那就是从中国抢回来的制造业岗位是给我的,这对以灵活就业服务业就业为主的美国人来说很有吸引力,恢复塌陷的中产阶级是所有美国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而之所以是挂羊头卖狗肉,是因为美国真正在做的是‘制造业回流墨西哥’,也即“对mainland产业链去风险”,把中国产业链转移到墨西哥就是美国金融资本真正的‘去风险战略’。
因为mainland对美国最大的威胁就是威胁到了货币生产能力。
你在这里把“不当货币输出国”说的轻而易举,还拿西班牙举例子,但显然美国上层从来不打算不当货币输出国,谁威胁到了他们的货币制造和输出能力,就会对谁出重拳。